共识核心动因是汞的健康与环境危害——汞可通过多途径侵入人体,损害神经与免疫系统。虽牙科用汞占比不高,但因直接接触人体成为管控重点。此类材料此前普及源于价格低、易塑形,产业转型需平衡环保与生产实际。
大会曾就禁令时间存分歧:非洲国家主张2030年淘汰,部分国家认为时限仓促。最终确定2034年为节点,兼顾环保紧迫性与产业转型需求。大会同步通过20余项决议,将汞管控延伸至化妆品、金矿开采等领域。
中国已先行管控:2024年10月,多部委联合公告明确,禁牙科用散装汞,限用汞合金于乳牙、青少年及孕产妇治疗,2025年12月31日起禁8类添汞产品产销与进出口,彰显履约担当。
欧盟采取分阶段禁令:2025年1月起,境内全面禁用汞合金并禁出口;2026年7月起,禁制造与进口,为对欧外贸企业划定合规红线。
三、外贸冲击:三重挑战重构行业竞争格局
相关外贸企业将面临三重挑战:
准入壁垒陡升:欧盟、中国禁令已落地,含汞产品出口将面临市场关闭风险,未转型企业或失核心份额。
供应链重构:需全链剔除含汞环节,重新筛选供应商、升级设备工艺,前期投入成本增加。
监管加码:各国强化汞含量检测,违规处罚风险与合规成本同步上升。
四、转型指南:外贸企业的破局路径与机遇
企业破局需聚焦三大核心:
跟踪政策节点:重点盯防欧盟2026年、中国2025年禁令时间,提前完成产品合规调整。
研发无汞替代:加大树脂复合、全瓷等材料投入,联合科研机构控成本,打造高性价比产品
拓展新市场:依托中国材料产业优势,借区域自贸协定布局政策先行区,抢占替代材料增量市场。
环保合规已是企业生存底线。此次禁令推动行业绿色转型,尽早完成产品升级、深耕合规市场的企业,将在新格局中占据先机。
上一篇 中国商务部暂停部分关键材料出口管控,对美出口迎政策优化
下一篇 没有了!